惡道緣由類(十問十答)
【原文】問,鴛鴦,鶉,鴿,因宿世造淫,故今世為淫鳥。而飛雁喪偶,至死不合,宿世不淫明矣,何以亦墮鳥身。?答,十惡之中,淫其一耳。十惡皆可墮畜生,鴛鴦,鶉,鴿,從淫業(yè)而墮者也。孤雁之報,從他惡而墮者也。如倶舍論中說。論云,人若造業(yè),當墮畜生,各自差別。就中淫欲盛者,生鴿,雀,鴛鴦中。瞋恚盛者,生蝮,蝎,杬,蛇中。愚癡盛者,生豬,羊,蚌,蛤中。驕慢盛者,生虎,狼,獅子中。掉戲盛者,生獼猴中。慳嫉盛者,生餓狗中。
【譯白】問:“鴛鴦、鵪鶉、鴿子,因宿世造淫業(yè),所以今世為淫鳥。而大雁喪偶,至死不再找伴侶,宿世不淫可想而知,為何也墮為鳥身?”?答:“十惡業(yè)中,淫業(yè)只是其中之一。十惡皆可墮畜生。鴛鴦、鵪鶉、鴿子,是因淫業(yè)而墮落。孤雁之報應,是因其他惡業(yè)而墮落。如《俱舍論》上說:‘人若造業(yè),當墮畜生,但各有差別。’其中淫欲熾盛的,生到鴿子、鳥雀、鴛鴦中。瞋恚心重的,生到蝮、蝎、嫵、蛇等劇毒動物中。愚癡不化的,生到豬、羊、蚌、蛤中。驕橫傲慢、盛氣凌人的,生到虎、狼、獅子中。頑劣戲耍不安分的,生到獼猴中。嫉妒、慳貪成性的,生到餓狗中。”
【原文】問,人若造罪,當人畜生胎,此時識得為畜生否。?答,到此不由作主。
【譯白】問:“人若造罪,當入畜生胎,此時是否知道自己已作畜生。”?答:“到此時由不得自己做主。”
【原文】問,云何死后作不得主。?答,現(xiàn)在何曾作得主。同一美色也,淫人見之,愛人骨髓。妒婦見之,恨人骨髓。現(xiàn)在且然,何況身后。
【譯白】問:“為何死后作不得主。”?答:“現(xiàn)在又何曾作得主。同一美色,好色之徒見之,愛入骨髓。妒婦見之,恨入骨髓。現(xiàn)在尚且如此,何況死后。”
【原文】問,昔有忉利天王,自知壽盡,將入驢胎。至心歸依三寶,即時墮胎,復為天帝,詳法句喻經(jīng)。又何以說。?答,此因宿福深厚,故得挽回。不然,則母彘在前,但見美女。屎尿之氣,宛若旃檀矣。
【譯白】問:“往昔有忉利天王,自知壽命已盡,將投驢胎。遂至心皈依三寶,一投驢胎當即墮胎,還作天帝。詳見《法句喻經(jīng)》。又如何解釋。”?答:“此是因為他宿世積福深厚,福至性靈,因而得以挽回。不然,則分明母豬在前,但只見美女。分明是屎尿臭氣,卻香如旗檀。”
【原文】問,世人至眾,世事甚繁,若絲毫記錄,則積墨如山,且不足用。閻老何苦費此閑心,記此閑事。?答,一切惟心造,心能作天宮,心能作地獄。天宮內(nèi)院,勝境甚多,然非營造所就,生于中者,自然受樂。地府泥犁,獄具無量,亦非營造所就,生于中者,自然受苦。
【譯白】問:“世上人這么多,世間事這么繁瑣,若絲毫必記錄,則筆墨堆積如山,也不夠用。閻王何苦費此閑心,記此閑事?”?答:“一切唯心所造,心能作天宮,心能作地獄。天宮內(nèi)院,美景甚多,然并非人力建造而成,投生其中者,自然享受快樂。陰府地獄,刑具無量,也不是人力營造而成,投生其中者,自然遭受巨苦。”
【原文】問,生時痛苦,從形體得。死后無形,痛苦誰受。?答,痛在于神,不在于形。若從形得,死人亦痛。
【譯白】問:“活著時痛苦,從形體而得。死后無有形體,痛苦誰受。”?答:“痛在于神識,不在于形體。若從形體得,死人也痛。”
【原文】問,人造惡業(yè),固當重治。但獄卒鬼王,其惡更甚,復有何等地獄報之。?答,若以事論,譬如獄卒奉命笞人,決無更受笞罪之事。若以理論,則阿旁獄卒等〖阿旁,地獄獄卒之名,其形為牛頭人身,手執(zhí)鐵叉〗,皆造業(yè)者自心所現(xiàn)。
【譯白】問:“人造惡業(yè),固當嚴懲不貸。但獄卒鬼王,更加兇惡,又有何等地獄報之?”?答:“若以事論,譬如獄卒奉命鞭笞人,絕無更受鞭撻之事。若以理論,則阿旁等地獄鬼卒,皆是造業(yè)者自心所現(xiàn)。”
【原文】問,地獄既有,當使世人各一目擊,方可信受。?答,將來目擊者,遍處皆是。但恨目擊者,不能復歸耳。
【譯白】問:“既有地獄,當讓世人親眼目睹,方肯信服。”?答:“將來親眼目睹地獄的,遍處皆是。但恨目睹者一去不能復返了。”
【原文】問,如來以足指按地,大千世界皆成金色(見維摩詰經(jīng))。有此神通,盍破十方地獄,使受苦者盡生佛國。?答,大醫(yī)王能療惡病,不能救不服藥之人。造業(yè)者自招惡報,菩薩不能救之而免。猶之貧人枵腹,富者不能代之食而使飽也。
【譯白】問:“如來以腳趾按地,大千世界皆成金色。有此神通,為何不破十方地獄,使受苦者皆生佛國?”?答:“大醫(yī)王能治療疑難重病,不能救不服藥之人。造業(yè)者自招惡報,菩薩不能救之免難。猶如窮人腹中饑俄,富人不能代其食而使之飽啊!”
【原文】問,定業(yè)既所難免,佛法亦無所用。而經(jīng)中動稱救度無量,何歟。?答,世間一切苦惱,皆由惡業(yè)所成。勸人不造惡業(yè),已斷苦惱之根,非救度而何。
【譯白】問:“眾生之定業(yè)既在所難免,佛法也無法改變。而佛經(jīng)上動輒稱救度無量眾生,如何理解?”?答:“世間一切苦惱,都是惡業(yè)所成。勸人不造惡業(yè),已斷苦惱之根,不是救度又是什么?”
摘自《安士全書》欲海回狂:惡道緣由類
看網(wǎng)友對 惡道緣由類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