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費惠貧(思仁目擊)
【原文】武林袁午葵,諱滋,寓居昆邑,好善不倦。康熙己卯孟夏,正值五旬之誕,紳士與交者,悉斂分稱觴。袁公卻之,不得,乃匯親友于景德寺,以眾分給散貧人,及孤寡廢疾者。而又自出幾金,貯之同善會中,以作答貺云。[按]果之熟者,其落也可待。木之大者,其伐也有期。是以智者過中年后,即當于室家作旅舍想,眷屬作同伴想,光陰作少水魚想。若至視茫茫,發蒼蒼,齒牙動搖之后,猶然恣意殺生,迷而不悟,則民斯為下矣。
【譯白】清朝武林(即杭州)袁午葵,煒滋,客居昆山,好善不倦。康熙己卯年孟夏(農歷四月),正值其五十歲壽誕,與他素有交往之士紳朋友,都備辦壽禮前來祝賀。袁公難以拒絕,就匯集親友于景德寺,把眾人之賀禮全部分散布施給貧人及孤寡殘疾人。且又自己拿出一些錢財,存放于同善會中,以作答謝。[按]當果子成熟時,用不著等多久就會自然落地。樹木長到可作棟梁之材時,砍伐之期也就不遠了。因此,有智慧者過了中年后,就應該把室家當做旅舍想,把眷屬當做同伴想,把光陰流逝作少水魚想。若到了眼茫茫發蒼蒼,牙齒搖動,行將就木之時,猶然恣意殺生,迷而不悟,便是孔子所謂的“民斯為下矣”(意謂此種人是最下等的)。
摘自《安士全書》萬善先資:宴費惠貧
看網友對 宴費惠貧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