褻袈裟報(出自《法苑珠林》)
【原文】唐貞觀五年,梁州一婦人,家甚貧,其子依安養寺慧光法師出家。因乏小衣,乃至其子房中,取故袈裟用之。方著在身,與鄰家婦同立,忽覺腳熱,漸上至腰。須臾,疾雷震空,擲鄰母于百步外,土塞兩耳,悶絕經日。而用袈裟者,竟已震死,火燒焦卷。題其背曰,用法衣不如法。其子收殯之,又復震者再。乃露骸林下,聽其銷散。[按]袈裟謂之解脫服,亦謂之福田衣。披袈裟者,梵王帝釋不敢受其禮拜。所以龍王救護諸龍,得袈裟一縷,金翅鳥王遂不能為害。彌猴戲披袈裟,失足而死,遂得生天。袈裟之衣,利益無窮。佛制,亡比丘所遺袈裟,掛于樹上高處,一切有情遇之,皆能滅罪生福。宜乎褻瀆之罪,天所不容,子雖出家,不能收斂也。
【譯白】唐朝貞觀五年,陜西梁州有一婦人,家里很貧窮,其子依安養寺慧光法師出家。婦人因缺內衣,到兒子房中取舊袈裟縫成內衣。剛穿到身上,與鄰家婦站在一起,忽覺腳底發熱,漸漸熱到腰上。一會兒,空中突然打雷,把鄰家婦擲到百步以外,土塞兩耳,暈倒一整天。而污穢袈裟的婦人,竟已被震死,被雷火燒焦蜷縮,背上題字說:“用法衣不如法。”其子收尸埋葬,其尸又再次被雷震出,尸骸暴露林下,任其銷散。[按]袈裟稱為解脫服,也叫福田衣。披袈裟之人,即使梵王帝釋,也不敢受其禮拜。所以龍王為救護龍眷屬,只要得到袈裟一縷,金翅鳥王就不能加害。有一獼猴向僧人借來袈裟披著玩,失足而死,隨即得生天上。可見袈裟法服,利益無窮。依照佛制,比丘圓寂后所遺袈裟,掛于樹上高處,一切有情遇見,都能滅罪生福。此婦人褻瀆袈裟之罪,理當為天地所不容。其子雖然出家,也無法收殮其尸。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錄:褻袈裟報
看網友對 褻袈裟報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