▼下附征事一條
十子異疾(出自《遷善錄》)
【原文】宋大夫蔣瑗,有十子,一僂、一跛、一攣、一躄、一顛、一癡、一聾、一瞽、一啞、一獄死。公明子皋見之,問曰,大夫所行何如,而禍至此。瑗曰,予生平無他惡,唯好行嫉妒。勝己者忌之,佞己者悅之。聞人之善則疑之,聞人之惡則信之。見人有得,如己有失。見人有失,如己有得耳。子皋嘆曰,大夫心行如此,須至滅門矣,惡報豈止此乎。瑗聞其言,惶然畏懼。子皋曰,天雖高,而察甚下。若能改往修來,則其轉(zhuǎn)禍為福,不患遲矣。瑗自此改惕,盡反生平所行,不數(shù)年,諸子之疾,漸次而愈。[按]石祁一語,龜兆反臧。宋景三言,熒惑退舍。此即惠迪從逆,吉兇影響之明證也。迂儒力詆因果之說,直欲使圣賢勸世苦心,歸之存而不論。眾皆悅之,自以為是,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,其茲若人之儔歟。
【譯白】宋朝大夫蔣瑗有十個兒子,一個駝背,一個瘸腿,一個痙攣,一個躄足,一個瘋癲,一個癡呆,一個聾子,一個瞎子,一個啞巴,一個死于牢獄。公明子皋見此情形,就問蔣瑗:“大夫平時都做些什么事,竟然招致如此奇禍?”蔣瑗說:“我生平也沒做其他惡事,唯好嫉妒人。若遇勝過自己的,就嫉恨他。若遇奉承自己的,就喜歡他。聽到人之善行則懷疑,聽到人之惡行便相信。見到他人有所得,如同自己有所失。見到他人有所失,如同自己有所得。”子皋嘆道:“大夫存心如此,恐怕不久必招滅門之禍,惡報遠(yuǎn)不止眼前這些啊!”蔣瑗聽子皋這么說,驚惶畏懼,不知如何是好。子皋勸他說:“天雖高遠(yuǎn)而能明察秋毫,你若能痛改前非、誠心向善,則轉(zhuǎn)禍為福還來得及啊。”蔣瑗自此痛改嫉妒惡習(xí),心懷惕勵,盡反生平所行。沒過幾年,兒子們的病都逐漸而愈。[按]春秋時衛(wèi)國大夫石駘仲去世,因正妻無子,庶子六人需通過占卜來確定由誰做繼承人。卜人說:“卜前須沐浴佩玉,才易得吉兆。”其他五個庶子都沐浴佩玉,唯有石祁子獨自堅持守孝,說:“哪有在父親喪期里沐浴佩玉的呢?”結(jié)果石祁子卻得了吉兆,衛(wèi)人都認(rèn)為龜甲能識得賢人,事見《禮記·檀弓下》。又春秋時宋國境內(nèi)出現(xiàn)火星,其兆對國君不利,宋景公為此很不安。掌司星相的子韋說:“我有辦法把災(zāi)禍轉(zhuǎn)移到丞相身上。”景公說:“丞相是我的股肱大臣。”子韋又說:“可轉(zhuǎn)移給百姓。”景公說:“國君所依靠的就是百姓。”子韋說:“或者可以轉(zhuǎn)移到年成上。”景公說:“若年成歉收,百姓饑乏,我做誰的國君?”子韋贊嘆道:“天雖高遠(yuǎn),能知人間私語,僅憑您說出此三句仁慈愛民之話,火星一定會移走的。”不久,火星果然移開了三度,事見《史記?宋微子世家》。此便是《尚書》上“惠迪吉,從逆兇,惟影響(遵循正道就吉利,順從邪惡就不祥,吉兇禍福,如同影子跟隨形體,好像回音響應(yīng)呼聲)”之明證。可是迂腐的儒者卻極力詆毀因果之說,竟然想將圣賢之勸世苦心歸于存而不論之列。而其門生弟子唯其是從,自以為是。豈知不可以入堯舜之道的正是他們這一類人啊!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(jié)錄:十子異疾
看網(wǎng)友對 十子異疾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