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[發明]甚矣。孝之難言也。詩曰,欲報之德,昊天罔極。我之所以致于親者,其能勝于天乎。古今勸孝書,所在多有,姑述其罕見罕聞者。◎人而不知有后世,不信有因果,是猶盲而無見,聾而不聞,真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也。何則。自己不知后世,則亦不知親有后世,而所以欲致其愛敬者,暫矣。自己不信因果,則亦不知親有因果,而所以欲去其苦患者,小矣。余見母雞之伏雛,而嘗惕然自凜也。方其舒翼而護子也,子母甚相愛也。曾幾何時,而次第被殺,子母各不相顧矣。吾輩為人,亦復如是。父子夫妻,方其聚首時,則難割難舍。一到生死分途,則疾病不能相代,罪業亦不能相代。甚有冥間方萬苦千愁,而陽世正歡呼暢飲者矣。錦衾徒在,欲扇枕以無從。雙鯉空陳,臥寒冰而何用。古人云,孝子不忍死其親。正以吾親實未嘗死耳,豈特虛設此想乎。◎佛言,父母之恩,世莫能報。假令左肩擔父,右肩擔母,大小便利,隨之而下,亦不能報。又使盡世間珍羞,供養父母,經恒沙劫,亦不能報。由是觀之,然則佛門之所以報親者,必有道矣。
【譯白】[發明]孝之一字,真是很難言說啊!《詩經》上說:“想要報答父母之恩德,而父母養育之恩德像蒼天那樣深廣無盡。”身為子女無論怎么回報雙親,也不能超過蒼天。自古以來勸孝之書都很多,姑且說其罕見罕聞的。◎人若不知死后有后世,不信有因果,猶如眼瞎看不見,耳聾聽不到。這才真是天下無可求告之窮民呢!為什么呢?自己不知有后世,必然也不知雙親有后世,那么無論對其怎樣愛敬,也是短暫的。自己不信因果,當然也不知雙親有因果,那么要解除其苦患,也是有限的。我見到母雞孵小雞,曾有所警省而畏懼。當母雞張開翅膀呵護小雞時,子母多么相愛。可是沒過多久,而依次被殺,子母各不能相顧了。想想我們人類,與此也沒多少區別。當父子、夫妻全家團聚時,總是難舍難分。一到生死別離時,身有病痛,至親骨肉不能相代。平生罪業,他人也不能相代。甚至亡者在陰間正萬苦千愁,而陽世家人卻在歡呼暢飲。錦被依然在床,即使有心想效黃香扇枕也是枉然。雙鯉空陳供桌,縱然愿學王祥臥冰又有何用?古人說:“孝子不忍死其雙親。”正因為我的雙親還沒有死。豈只是憑空設想的?◎佛說:“父母之恩,世間難以報答。縱使左肩擔著父親,右肩擔著母親,乃至侍候他們生活起居、大小便利,隨之而下,也不能報。又即便用盡世間珍饈,供養父母,經恒河沙劫,也不能報。”由此看來,佛門中用來報答親恩的,必有圓滿之法。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錄:孝親
看網友對 孝親 的精彩評論